時間:2023-02-08
大
中
小
來源: 呂梁市政府網
2022年,我市高舉習近平法治思想偉大旗幟,堅持政治引領改革創新,推動法治呂梁建設譜寫了新的篇章,司法行政工作續寫了新的輝煌。
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走深走實。全市各級黨委(黨組)將習近平法治思想作為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市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列入貫徹中央“一規劃兩綱要”、實施高質量建設法治呂梁行動方案、開展“八五”普法教育、落實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的重要內容,采取法治督察、法治考核、專題述法“三位一體”督學方式,壓實學習責任,市委中心組、市政府黨組帶頭學、各級黨委(黨組)跟進學、法治工作部門專題學,累計組織中心組學習、干部培訓、黨員學習500余場(次)1萬余人次,以學促用,各級各部門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的能力不斷提高。
“三抓三提”推動黨建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市司法局黨組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緊抓思想政治、組織制度、紀律作風建設,實現大局意識、隊伍素能、業務質效同步提升。黨組書記帶頭講黨課,用黨的二十大精神凝聚奮進力量。舉辦習近平法治思想政治輪訓,引領“一規劃兩綱要”呂梁實踐。投身抓黨建促基層治理能力提升專項行動,鄉鎮綜合行政執法規范化建設領先全省。發揮“支部建在所上”組織優勢,32個楓橋式“七好”司法所、144個“民主法治示范村”助力鄉村振興。出臺53項制度創建清廉機關,評選12名“雙優”鼓舞奮進士氣,榮膺“節約型機關”“文明單位”充沛發展后勁。運用“三會一課”激發創新動能,非訴聽證息訪、法律援助訴前調解、遠程公證浸透為民初心,系統黨員占比升至58%。
中央依法治國辦通報表揚我市“小切口、有特色”立法經驗。6年來全市共制定出臺地方性法規20部,有效推動民生改善和社會治理創新。聚焦突出問題立法,保護生態環境,用最嚴格的法規制度推動綠色發展、守護藍天碧水凈土;緊貼民生需求立法,增進民生福祉,堅持民生項目優先,以“小切口”立法解決大問題;突出特色特點立法,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強化精準精細立法,確保管用實用;不盲目追求體系結構、面面俱到,讓特色條款、管理條款更加鮮明突出。
堅持“五化工作法”推動一體建設。堅持政治化引領、目標化管理、項目化推進、智慧化支撐、機制化保障,奮力打造法治山西、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試點“呂梁樣板”。出臺實施意見,成立黨政領導任雙組長的工作專班,定期研判分析,使“一體建設”始終沿著正確方向推進。將市縣兩級工作目標任務化,任務責任化,責任清單化,繪制“作戰圖”,按月梳理進展。各縣市區領題探索5方面26個項目,涌現出基層“五治融合”、涉法涉訴信訪治理等一批優秀項目。在應急、規自等部門探索建立“互聯網+監管”“互聯網+執法”智慧平臺建設。健全組織領導機制、督查考核機制,組織公檢法司與執法部門座談,深入基層調研20余次,全力保障任務落實。
呂梁司法行政工作挺進全省第一方陣。司法行政職能重組以來,聚焦黨委、政府中心工作,緊盯司法行政短板弱項,統籌構建法治呂梁“四梁八柱”,攻堅克難、勇毅前行,各項工作躍上新臺階?!捌吆盟痉ㄋ苯ㄔO夯實基層治理基礎,律師人才引進“六條措施”受到省司法廳肯定,市調解協會成立、律師協會換屆引領行業方向,司法行政工作被司法部選為全國聯系點。全面依法治市會議的召開旨在破解法治建設存在的問題短板,行政復議、綜合行政執法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市級法治政府被省委首批授予示范創建單位,省級“一體建設”柳林試點在我市全面探索推進。2022年9月成功被省司法廳授予“優秀單位”稱號,如期實現了“三年三步走,挺進全省第一方陣”的奮斗目標。
普法依法治理護航民企促發展。守法經營,是民企長遠發展之道。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深入推進實施“八五”普法規劃、政法機關聯企服務專項行動、“百名律師進民企”活動,與全市工商聯部門聯合行動,出臺“法安民企 護航發展”三年行動方案,推動在全市民企開展學法大講堂、法治文化陣地建設、述職評議、法律明白人培訓等十大行動,持續引深“開展一次深度走訪調研、召開一次風險研判座談會、建設一個公共法律服務站、推出一批形式多樣法治宣傳、簽訂一份法律服務幫扶協議”民企法治體檢“五個一”活動,激發民企依法治企內生動力,推動新時代民營經濟新飛躍,保障呂梁高質量發展戰略有力實施。全市已累計組織民企“學法大講堂”50余場(次),為民企開展法治體檢100余戶。
一劑基層治理能力提升的良藥。全市緊盯省委、市委抓黨建促基層治理能力提升專項行動決策部署,圍繞鄉鎮(街道)綜合執法體制改革,開展“大培訓、大排查、大演練、大比武”專項行動。精準賦權“接地氣”,強基固本“攢元氣”,多管齊下“增底氣”,引深探索“提士氣”, 梳理鄉鎮(街道)執法事項86項,下放執法職權422項,舉辦培訓22場次,覆蓋1493名執法人員,新增執法人員797名,購置執法車141輛,配備執法記錄儀355臺,健全7項機制,完善10項制度,推行柔性執法,基層治理取得實質性進展。全年開展行政檢查7690余次,作出行政處罰355件,作出行政強制263件,扭轉了“看得見的管不了、管的了的看不見”的被動局面,大大提升基層治理能力和水平。
公共法律服務固強補弱上臺階。認真落實中辦、國辦《關于加快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發揮統籌作用,固強補弱,在推進公共法律服務均衡發展、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上持續發力,經驗做法被《山西日報》《學習強國》報道。加快推進國資律所改制,公職律師數增加19%,社會律師數增加12%;推進停業縣級公證處恢復執業,在嵐縣、興縣、方山縣、中陽縣開設公證遠程辦證點;建成實體平臺2064個、升級熱線平臺、筑起網絡平臺集群。律所參與國企改制109家,為金融機構收回不良債權1億元;與2000余家村委簽訂服務合同,高效服務農村“清化收”工作;誠信公證處積極化解金融風險,辦理相關公證事項53件。完善駐法院、看守所援助值班律師制度,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有效法律幫助1510件,協助認罪認罰案件1426件;嚴格執行刑事案件律師辯護全覆蓋,為“308”案薛建為等30多起涉黑涉惡案件提供法律援助;開展集中整治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專項行動,辦理農民工欠薪案件54件,討薪61.167萬元。
多元解紛促進訴源治理。認真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司法理念,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構建大調解格局,著力多渠道拓展非訴調解模式,有效發揮解紛職能,始終把行業調解、訴前調解作為解決糾紛的優選項和新常態。全市成立98個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委員會,新增物業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知識產權人民調解委員會等14個調委會。大力探索法律援助訴前調解和復議調解,成功化解糾紛32件。全面推行律師化解社會矛盾非訴息訪聽證模式,舉行以律師為主導的140場聽證會,成功調解糾紛83件,其做法被《山西信息:報中辦刊》采用。積極開展“調解促穩定 喜迎二十大”矛盾糾紛大排查大化解專項行動,化解各類矛盾糾紛9081件,涉及金額約4億元。8篇案例入選省司法行政案例庫,其中,孝義市和臨縣的兩篇案例被司法部列入全國司法行政(法律服務)案例庫和中國法律服務網(12348中國法網)。
社區矯正工作提質提標見實效。堅持以規范化、智慧化、社會化為抓手,持續深入貫徹落實《社區矯正法》,全面提升社區矯正工作質效。聯合市檢察院出臺在開展社區矯正巡回檢察工作中加強協作配合的意見(試行),與市中院聯合召開社區矯正工作協調座談會,進一步規范社區矯正執法,共同推進平安呂梁建設。采取“試點先行、分批推進、全面建成”的方法積極落實司法部智慧矯正中心創建工作部署。中陽縣作為全省首批創建試點單位,已通過司法部遠程考核驗收,率先實現智能化監管。大力加強教育幫扶場所建設,依托革命紀念館、企業等建成社區矯正教育基地、就業基地、公益活動基地128個。積極推進社會力量參與幫扶,交城縣委托陽光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對社區矯正對象開展教育幫扶,離石區購買專業社會服務組織對社區矯正對象開展線上集中教育和心理教育,有效提高教育幫扶質效?!?/p>